在线结算、在线支付、自动到帐、自动上货、网购批发 专注服务中小企业 会员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服务热线:400-6966-014 咨询
网站首页软件购买软件动态软件下载常见问题全网推广合作商招贤纳士关于我们媒体报道
栏目导航
新闻搜索
热门点击
联系我们
  • 网址:www.we0546.com
  • 邮箱:414787450@qq.com
  • 电话:4006966014
  •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西二路471号北海嘉园C座305号

  • 首页新闻中心  
     
    终结“现金贷”乱象关键:持牌管理 纳入监管
    来源:转载 点击数:894次 更新时间:2017/10/31 15:23:56

      持牌管理是终结“现金贷”乱象关键

      ■ 社论

      设立金融中介机构的个人或组织必须获取牌照,只有信誉良好且初始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得到牌照,避免“空手套白狼”等情况。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一类名为“现金贷”的小额、短期线上金融产品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无牌照滥放贷款、动辄500%的超高利率、暴力催收、泄露用户隐私等行业乱象不断爆出。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规避法律规定的利息红线,国内的现金贷平台通常用隐蔽的方式加到借款人身上,比如手续费、快速信审费、账户管理费等名目。

      针对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行业乱象,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日在“2017首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据悉,为防范化解相关风险,央行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步,专项整治工作将按照十九大报告经济工作的有关要求,完善法律法规框架,创新监管方法,实施穿透式监管,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行为监管体系、审慎监管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

      确实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实施穿透式监管。过去有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将自己的业务划归为非金融业务,以规避监管。比如现在有的“现金贷”平台公司自称是科技公司,事业平台,只是撮合,企图打金融产品的擦边球。而穿透式监管的实质,就是透过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金融业务和行为的实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甄别金融业务和行为的性质,从而实施全流程监管。

      具体到“现金贷”,实施穿透式监管的重点,需要在持牌管理上下工夫。设置牌照等准入限制,定期财务审查、合规性审查等,才能真正避免暴力催收、泄露用户隐私等行业乱象。让这一金融产品在阳光下运行,进行持牌管理,是终结“现金贷”乱象的关键。现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平台都没有相应的牌照,大多都是拿着小贷公司牌照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因此缺乏有效的监管。

      一般来说,对金融市场及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监管,源自两个原因:一是帮助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获取更多的信息;二是确保金融体系及金融机构的健全性。前者一般是要求已经纳入金融监管的机构进行更多的信息披露,例如公开其利率及服务费的标准;但对于“现金贷”而言,目前的重点在于“机构健全性”监管。

      金融机构健全性监管,顾名思义就是对其是否健全可靠进行监管。“现金贷”等金融机构健全性监管的基础就是准入限制,即对金融中介机构的设立必须实施严格的管理,设立金融中介机构的个人或组织必须获取牌照,只有信誉良好且初始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得到牌照,避免“空手套白狼”等情况。

      在取得牌照的基础上,金融中介机构要受到十分严格的信息披露报告制度的监管,特别是其财务账簿要受到定期审查,还要向公众公开某些信息,例如年化利率等情况。再有就是,资产和业务活动、利率也要受到限制。例如“现金贷”不得向大学生放贷,必须设置借款利率的上限等,同时还要对其资产杠杆率进行限制,以降低其金融风险。

      应该说,金融机构是否健全可靠,是金融体系监管的最基础性的前提。一切金融监管手段或原则都是以此为基础的。而“现金贷”所暴露的畸形超高利率、暴力催收、泄露用户隐私等乱象的根源,就在于其缺乏起码的“机构健全性”。因此,现金贷的监管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强化持牌监管,以确保这些企业自身的健全可靠。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小贷江湖:实际年利率暗藏陷阱 服务10%的底层人群 下一篇:谷歌回应欧盟反垄断罚款:欧盟误导事实
     

      友情链接
    腾讯企业QQ招商银行金山360工商银行支付宝财付通
    快递查询东营招聘网绿色软件下载软件盒子天空下载西西软件园太平洋电脑网天极下载多多软件站
    好特下载飞翔下载泡泡网下载ECSHOP非凡软件站ZOL分流下硅谷动力豆豆网it168下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9 - 2010 Powered By Zhirui Ver 3.6.5 鲁ICP备13019314号
    邮件:414787450@qq.com 电话:4006966014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西二路471号北海嘉园C座305号  法律顾问:山东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