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微众模式
文/本刊记者 倪荣页 孟璨
2015年5月15日,微众银行“微粒贷”产品上线。两年后的2017年5月15日,微粒贷累计发放贷款总金额达到3600亿元,总笔数4400万笔。微粒贷产品最高日贷款规模20亿元,最高日贷款笔数20万笔。
仅仅两年时间,微粒贷已近发展到760亿元贷款余额规模。这一规模在国内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中已经可以排进前三十。
微众银行零售信贷总监方震宇这样形容微粒贷的潜在能量:“互联网时代的客户跟原来不一样,是海量的客户。以前经常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得不偿失;但现在的情况下,捡西瓜的人太多了,芝麻没人捡。如果你有能力去捡,而且捡得足够多,可能捡芝麻比捡西瓜得到的更多。我们微众银行利用科技手段,可以做小业务,并且争取把这些小业务做成大业务。”
2016年,在全行业并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微众银行实现净利润4.01亿元,全年营业收入约25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为18.4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5.6亿元。
支撑这家互联网银行高速发展的,正是使用科技的手段提高经营的效率、大幅度地降低经营的成本,从而具备服务海量客户的能力。
表面的简单基于背后的复杂
微粒贷以移动设备上的微信、QQ为主要入口,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立足移动端,抛开了传统PC的硬件环境。访问微粒贷服务时,每个客户只能看到单一页面、单一利率。客户申请使用贷款几乎不用填任何的资料,不需要提供任何的资料就可以完成整个授信的过程。
“这样的极简化互联网产品思维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让用户易用、敢用。我们微利贷产品受欢迎,是因为除了资金的成本,客户没有任何的其他成本,他也不用跑去网点,手机拿起来随时就能用。”方震宇这将介绍微粒贷的设计逻辑,“在资金成本方面,因为微粒贷可以随借随还,比如借款一天临时周转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给客户的感受是十分便宜的。”
目前微粒贷主动授信客户数9800万,城市覆盖567个,笔均贷款8200元。白领人群在微粒贷的用户中所占比重不到四分之一,将近75%的主要用户是服务业、制造业、蓝领以及个体经营户等等,大专以下的借款人比例接近70%。用户结构数据可以证明,微粒贷确实做到了普惠金融所倡导的简单易用,人人可获得。
产品表面的极简化是由底层的复杂技术支撑。
作为国内首家线上互联网银行,微众采取开源技术,按分布式架构搭建技术平台,建成了国内首个分布式银行系统架构,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到2016年末,这套IT架构已建成94个关键系统、452个子系统,可支持亿级海量用户高并发交易,同时使得每账户IT运维成本与同行业相比降低了90%。“微粒贷”背后的硬件系统能够提供2300TPS的交易处理能力,单笔交易耗时低于300毫秒。目前微粒贷的授信、借款、还款,整个过程没有人工干预,全由系统自动完成。这就是捡芝麻的能力。
风险控制方面,微众银行在2016年支持了20余个平台项目的风险评估和上线,研发了两套工具箱和9个评分模型,开展了超过20次风险数据测试。微粒贷坚持使用白名单邀请机制,能看到微粒贷入口的用户其实早已经过风控筛选;欺诈犯罪团伙想要做批量的攻击,可能根本找不到入口。此外,微众银行还将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创新技术运用于实际业务场景。例如将生物识别技术和视频身份验证运用到客户身份识别和反欺诈场景,降低了产品风险。
截至2016年末,微粒贷的不良率仅为0.32%,2015年同期的不良率为0.12%。整体来看,随着规模的增加,不良率略有变动,但整体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仅仅是腾讯的微粒贷
微粒贷的背后,微众银行定位自己是一家“连接”的互联网银行。通过合作连接的方式,微众银行已经解决了资金来源方式的问题。
从财报数字来看,微众银行的资金来源一大块都是同业负债:同业存入占比达到78.0%,还有4.5%的拆入资金;而传统银行主要的获得资金方式“吸收存款”在微众银行比例极低,仅有7.3%。
特殊的运营模式让微众银行有特殊的资金安排。除了本身自有资金、同业资金之外,微粒贷在全国首创了与同业合作的联合贷款模式,共建“联合贷款平台”。这个平台发放的贷款中,20%的资金由微众银行负责,80%贷款资金由合作金融机构提供。据介绍,目前已有36家金融机构与微粒贷签约,其中多数为中小型商业银行。从这个角度来看,微粒贷不仅是腾讯的微粒贷。
微众跟大量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把他们的产品、金融风控能力、资金等资源,通过连接平台提供给微众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微众也把互联网企业丰富的客户资源、强大的渠道能力连接起来。
技术平台的普适性很强,因此在自身系统构建完毕后,微众也开始考虑将其形成产品,输出给金融生态系统内的合作者。
在技术输出方面,微众银行推出“微动力”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平台,通过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嵌入,中小银行的用户能够在其银行APP上体验到微众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原本需要通过两家银行APP才能完成的操作,被集成到了一家之上。
推出至今,微众银行的“微动力”项目已与20余家机构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经在昆山农商银行、上饶银行、洛阳银行等中小银行手机客户端上线运营。
微众还牵头发起成立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涵盖银行、证券、交易所、科技、保险、基金等6个行业的74家机构;与人民银行、工信部合作,参与了ISO标准的制定工作。不久前,微众银行联合华瑞银行开发的基于联盟型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联合贷款清算平台投入试运行,用于优化两家银行“微粒贷”联合贷款的结算、清算。
2017年,方震宇对于微众银行的未来判断相当务实:“和传统银行不太一样,在传统银行里面,产品丰富很重要;但是互联网银行不需要表现出多太的花样;如何能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力求抓住两到三个有特色、可持续的新业务,这是最重要的。”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