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财经内参、暴财经 、秦小明中国基金报等
这两天,有一条新闻刷屏了:央行把支付宝们给“收编”了!第三方支付业界惊呼:一个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开启了。
8月4日,央行的一份文件,给“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带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巨震。
这份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从2018年6月30日起,类似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都必须通过“网联支付平台”处理。
是的,这次央行下死命令了,所有网络支付要通过网联!
殊不知,真正的巨变还在后头!
因为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心脏和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出不得一点闪失。而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等越做越大,如果放任之流,恐将成为一个隐患。
还是先普及一下,大家平常的资金往来,是怎么在银行系统流转的。
在杰克马(马云)搞支付宝之前,人们的资金往来只有三层:用户层、银行层、清算层。
比如,小明要从银行A给女票的银行B的户头转账,流程就是这样的:
小明—银行A—央行的清算平台—银行B—小红
当有了第三方支付之后,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比如小明要通过支付宝的账户,给小红的支付宝账户转1000元钱。小明支付宝绑定的的银行A,小红是银行B,此时的结构变成了:
小明在A银行的钱—支付宝公司在A银行的账户—支付宝公司在B银行的账户—小红在B银行的钱。
问题关键是:从支付宝公司在银行A的账户里,把钱转到支付宝公司在银行B的账户里,这个过程直接绕开了央行,缺乏监管,不排除存在资金对倒、洗钱等风险。
这种模式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
支付宝们没有纳入监管,就像一个仓库没有晒到阳光,时间长了,难免弊端丛生。比如,会不会发生洗钱、套现获利、盗取资金这样的事?资本充足率够不够?会不会发生挤兑危机?
别小看支付宝、余额宝。以余额宝为例,据最新的信息,其净资产已经增长至1.43万亿——余额宝的规模已经和国有和股份制大行同类可以随时存取的个人活期存款分庭抗礼!
支付宝们这样的资金流动规模,如果不纳入监管,万一出啥事,那真是会惊天动地!
要知道,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发生任何金融风险,老百姓最后找到的兜底者,或都是政府。政府承担的责任越大,拥有监管权力自然也要更大。
为了排查这些定时炸弹,央行才成立“网联”公司。意思就是说,以后Jack也好,Pony也好,强东也好,你们的支付都得排队到这个平台来清算。
这样一来,上面小明向小红通过支付宝跨行转账的流程就要加上一层了:网联。
小明在A银行的钱—支付宝公司在A银行的账户—网联—支付宝公司在B银行的账户—小红在B银行的钱。
这就是:网联。
说到底,所谓央行“收编”支付宝的本质,是所有网络支付业务要通过网联这个平台处理,而不是各自为政,游离于央行的监管之下。
更重要的是,央行这一招,直接打破了Jack和Pony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金融和消费大数据的垄断,所有的支付清算数据,最终都通过网联汇总到央妈这来了。
杰克马之前一直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现在央行说:如果支付宝不改变,我们就改(收)变(编)支付宝。
水木然认为: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是数据。而金融数据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数据,必须由国家亲自掌管!
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数据、支付数据、消费数据等,本国政府掌握不到,反而被其它国家收集和掌握,这是非常危险的。
大家要知道,像中国的华为要进入美国,是多么的艰难,就是因为连普通的通讯设备都涉及美国的安全,美国政府都要千方百计阻扰;中国要在美国开设一个普通金融分支机构,几乎比登天还难,反复长时间的审查。
按照以前的模式,央行是掌握不到支付宝们交易数据的。这种灯下黑的情况,央行已经开始警惕了。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就曾在一个公开论坛上出语惊人——要警惕金融数据寡头!
现在,央行设立了一个“网联”,等于在支付宝和用户间插了一杠,直接打破了Jack们通过支付宝对金融和消费大数据的垄断,所有的支付清算数据,最终都通过网联汇总到央妈这来了。
老子说过: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没有一个国家会听任自己的金融放任自流,因为金融领域的外溢性太强了:如果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那不仅仅是一家银行自己的事。
所以,我甚至可以预料:未来更加严格的监管,还在路上呢!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