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览研究员看来,昨日(11日)股债期三个市场在午后集体迎来大反攻,是投资者终于在“政策底”认知上达成共识的表现。自4月下旬以来金融强监管对股市的巨大冲击,将趋于平缓。也意味着,A股阶段性的“市场底”基本明确,短线下跌空间将显著收敛,而可能迎来弱势反弹!
本周二(9日),我在《金融强监管对股市的冲击会一直持续吗?事情或已在起变化!》中就明确说了,金融去杠杆措施长期将有助于市场防范更大的风险,但任何刮骨疗毒的过程中,市场也是会有动荡的。关键是这个刮骨疗毒过程中,市场“疼痛”的程度、周期、代价是否适当?是否会影响到“术后恢复”?我认为,高层虽立足于中长期但也不会完全忽视短期。从更高求稳要求出发,监管层不会容许如上周那般的对市场冲击如此大的金融强监管一直持续。诚然,强化监管是大势,但股债期三个市场如此跌法也并不符合4.25政治局会议对金融安全、对消除风险点的要求。而必定会很快出手调控市场预期。
事实上,在本周一(8日)我们就从新华社对4.25政治局会议关于金融安全的系列点评中标题、用语的变化中(不再明确鼓吹“加大监管力度”而更强调“安全、稳中求进”),感觉到了高层对当前一行三会“竞争式”出台并执行去杠杆政策的节奏、力度,态度开始出现摇摆;
本周二晚,一份沪深交易所下发的要求各机构旗下的“大资金”在5月8日至16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会预热及召开期间“谨慎操作,降低对股市冲击”的通知,路透社披露证监会对券商的集合资管产品从上周的“清理”到变成本周的“整改”(且对借旧换新的限制仅限于非标资产),更强化了监管层有意舒缓去杠杆节奏、对短线维稳开始上升的诉求。也让周三的股市行情的确在上半段表现出抢反弹苗头。
不过,当日午后部门资金“不顾大局”砸盘一带一路并让沪指再创新低的做法,破坏了市场对强监管放缓、维稳权重加大的预期。博览研究员也在周三盘前就发出了《强监管出现“纠偏”力度、节奏的信号,但股市还难言企稳》的观点。但同时,我们更加确信,在强监管政策市特征如此明显的当下,如还有资金逆监管层意图而行,那就必定会遭遇监管层更强力的惩罚修理!
实际上,本周三晚,央行就宣布,连续多天零投放或净回笼后,在周四重启逆回购,放水1100亿元,并且将在本周五展开MLF操作进一步进行更长周期的放水!同时,关于央行召集一行三会加强监管政策的沟通协调的传闻——目标指向管控一行三会当前“竞争性”比赛般出调控政策的力度,暂时放缓这轮去杠杆的步骤和节奏——在财经舆论中扩散。而周四当天股债期三个市场也如期迎来V型反弹。
昨晚(11日晚),更多关于央行召集一行三会协调强监管口径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还有银监会开始调查(银行间金融市场同业拆借、贷款、票据等)各种利率情况——即,关注查同业是否导致现在资金成本是否已经过高——的消息,也开始流传,可见传闻非虚!可见暂时放缓强监管力度正从证监会一家,变成一行三会的一致选择!
至此,监管层态度和媒体动向有所松动成为市场共识!市场对(未来一段时间)“监管不会那么严了”的预期开始占据主导。我认为,本周五大概率股市继续延续反弹!
在这里需要着重提示一下的是,新华社围绕4.25政治局会议对金融安全的要求“七天连发七文评论”(但在5月7日之后口风突变),是我们春江水暖鸭先知地最早能感受到的监管层态度微妙变化。
我注意到,绝大部分机构对新华社7天七评论的解读是认为,金融监管和金融去杠杆已上升至国家层面的大事,这是高层认可当前一行三会的雷霆手段,认为其是紧跟顶层要求之举,并认为目前的下跌是刮骨疗毒,不破不立必须付出的代价。甚至有相当部分机构认为官媒是在督促一行三会要进一步加强严监管的手段、力度、频次!
但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从官媒这七篇评论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观点来看,官方态度也并非一成不变。在大盘指数接连下跌,市场情绪对金融监管给短线市场波动的质疑声逐渐变大背景下,显然也影响到监管层,官媒也从一开始的坚决支持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频次,开始变得摇摆——
我们看到,5月2日-7日,新华网的文章标题都是明确而直白地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的指向。分别是《加强金融监管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及时处置风险点 防止风险由“点”成“面”》、《让金融监管为金融发展保驾护航》。其中,5月2日的标题虽然比较“中性”《维护金融安全就是在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但从内容来看也有以下指向明确的表述:当前金融市场出现的乱象,有金融机构风险意识不足、审慎合规经营理念薄弱、公司治理体系改革不到位等问题,也有金融监管存在空白、短板,标准不统一规则不完善等问题。要维护金融安全,就要从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两方面的体制机制入手,强化内控,补齐短板,明确规矩。要以稳固的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提供坚强的保障。
但当股市跌到了5月7日后,8日和9日官媒的标题也开始飘忽顾左右而言他了——强调的是《上下合力共同维护好国家金融安全》、《引导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这是两句“绝对正确”但是对强监管态度“明显开始模糊化”的表述,文章只说了要维护金融安全、浇灌实体,而再没有提强监管力度是否还要加大!
再结合9日有机构称,已接到沪深交易所下发的一带一路国际峰会期间要做好监管维稳工作的通知(要求在5月8日至16日的峰会预热及召开期间,活跃客户、大资金客户和重点监管名单内的客户,要杜绝异常交易,平缓交易行为,降低对市场的冲击,而一带一路概念近期的确成为延续大盘跌幅的主要力量之一——这都说明,监管层对金融安全的要求虽然重在长远,但对短线过大幅度的波动也不会视而不见。
尤其是10日尾盘,场内资金“不顾大局”,把官方非官方机构都在同声鼓噪的一带一路概念搞的大跌之后,显然这是当前由政策绝对控盘的监管层绝不能容许的局面,必定会进一步激化监管层以更明确、更直白地表达维稳市场、放缓监管的态度
而事实上,当日收盘就有消息指出,作为一行三会中监管职权最为广泛的央行(且不论高层开会时一行三会时的排位坐席,参见之前的“超级央行说”,也可见央行在金融监管改革中似乎具有超然地位),据传正在协调一行三会加强监管政策的沟通协调,目标指向暂时放缓这轮去杠杆的步骤和节奏。而市场的确看到,5月10日,央行开始释放流动性,开展了1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14天期、28天期分别为900亿元、100亿元和100亿元。又有媒体报道称,央行昨日(11日)对MLF(中期借贷便利)进行了询量,预计于今天(5月12日)开始操作。
这种种迹象都表明,监管压力正在减轻。政策底已现,流动性正在恢复,资金底也快到了,那么,市场底还远吗?昨日(11日)中国股债期市场在上述消息扩散后的午后终于集体大反攻,是否就是市场底征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板块方面,也已出现了两个新的支撑力——去产能板块复苏和消费升级已受到更大力度支持。
李克强总理在5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和各族群众生活改善;听取去产能工作进展和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督查情况汇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部署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释放内需潜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这几项内容如果能在部委层面得到执行,则意味着会是三个新的概念热点。
会议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继续狠抓工作落实,钢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又取得积极成效,全国共退出钢铁产能3170万吨、煤炭产能6897万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63.4%和46%——也就是说,今年煤钢去产能是继续超预期的!这对于作为去年市场热点之一的去产能板块卷土重来是一个利好。实际上,11日期市黑色系就是主要反弹的力量。
第二,在消费升级方面,明确点出了三个重点扶持的创新板块(一是支持企业研发数字家庭等产品,大力发展智能可穿戴、虚拟现实等高端智能设备。壮大在线教育、医疗和数字影音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用市场化方式发展知识分享平台。二是加快推进网络提速降费,推动通信、物流、支付、售后等全过程降成本。加快信息终端普及和信息进村入户,扩大信息消费覆盖面。三是完善网络安全和市场监管体系,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严厉打击信息和网络诈骗。用安全、便捷、丰富的信息消费助力经济升级和民生改善。),这对创业板也是有利的。
而更有技术派观点认为,即便没有上述政策放缓的预期,沪指击穿年线后,短期也将在3000点到前低3044点区间内寻求新的支撑。因沪指已经持续下跌近20个交易日,目前量能较前期缩量明显,短期继续大跌空间有限。
综上,博览研究员认为,随着指数的下跌,A股的“政策底”和“技术底”都已经日益逼近。这会让市场底也尽快到来。我个人依然为,虽然近期市场利空不断,悲观情绪也较浓重,但指数向下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尤其已有一定幅度调整的金融地产和显著调整雄安、一带一路等板块,或会对股指形成一定支撑。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