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4月18日讯 14日,中国银联发布《中国银行(3.590, -0.01, -0.28%)卡产业发展报告(2017)》。报告披露,2016年底持有牌照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已减少至255家。
2016年,银行卡产业各类支付应用不断创新并渐次普及,行业监管规范趋严,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移动互联网成为产业竞合的焦点,自主支付技术发展与标准输出不断取得突破。2016年,银联网络转接交易金额72.9万亿元,银行卡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账户变革与移动支付激发产业生态竞合
个人银行账户的分类管理激发了商业银行的支付创新活力,拥有非银行支付机构牌照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积极加大与商业银行II、III类账户的合作范围,跨界合作的良性产业生态不断演进,激发更多支付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
规范发展与顶层设计对行业格局影响深远
为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人民银行继续加大对支付牌照的监管力度。2016年底,持有牌照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减少至255家。银行卡定价调整新规的落实和监管机构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的严格管理,将促使支付行业进一步整合。
同时,我国银行卡产业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环境。当前,各类新兴支付方式引发的风险事件不断增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和对创新业务的风险防范将成为监管机构的关注重点。随着人民银行牵头成立的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投入运行,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跨行资金清算将得到进一步规范。
潜力市场和前沿技术将成布局关键点
相比信息化程度和银行卡渗透率较高的一二线城市,农村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预计产业相关方对农村市场的投入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前期的布局也将带来业务规模的实质性扩大和多种模式的深化发展。受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带动,更多支付机构也开始布局国际市场。
报告显示,2017年,监管从严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作用将促使支付行业主体生变,农村市场、跨境市场以及前沿支付技术将成为各类支付机构的关键布局点。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